# Snow 项目 Git 管理规范 ## 1. 版本控制基础 本项目使用 Git 进行版本控制,并遵循以下基本原则: * 所有代码更改必须通过 Git 提交,并推送至远程仓库。 * 每次提交必须包括清晰、简洁且具描述性的提交信息,确保团队成员能够轻松理解变更的目的和内容。 * 严禁直接在 `main` 分支上进行开发。所有功能开发必须通过独立分支进行。 ## 2. 分支管理 本项目采用以下分支策略进行代码管理: ### 2.1 主分支 (`main`) * **用途**:`main` 分支始终保持项目的稳定版本,且此分支的代码随时可以部署到生产环境。 * **更新规则**:仅允许经过充分测试并审查的代码合并到 `main` 分支。每次从 `dev` 或 `release` 分支合并到 `main` 时,必须打上版本标签。 ### 2.2 开发分支 (`dev`) * **用途**:`dev` 分支是所有开发工作的集成分支。所有的新功能开发应首先合并至 `dev` 分支,并经过集成测试后再合并到 `main`。 * **更新规则**:所有功能开发完成后,应合并至 `dev` 分支进行集成测试,确认没有问题后再合并到 `main`。 ### 2.3 功能分支 (`feature/*`) * **用途**:每个新功能的开发都应从 `dev` 分支创建一个独立的功能分支。 * **命名规范**:`feature/功能描述`,例如:`feature/ast-folding`、`feature/user-cli`。所有分支名称应使用小写字母,并且使用破折号(`-`)分隔单词。 * **开发流程**: 1. 从 `dev` 分支拉取最新代码。 2. 完成功能开发后,在本地提交代码并推送至远程仓库。 3. 创建拉取请求(PR),并合并到 `dev` 分支。 ### 2.4 修复分支 (`bugfix/*`) * **用途**:用于修复 Bug,修复分支可以从 `dev` 或 `main` 分支创建。 * **命名规范**:`bugfix/bug描述`,例如:`bugfix/fix-ast-error`。 * **开发流程**: 1. 从 `dev` 或 `main` 分支拉取最新代码。 2. 完成修复后,提交修改并推送至远程仓库。 3. 创建拉取请求(PR),并合并到相应分支。 ### 2.5 发布分支 (`release/*`) * **用途**:当 `dev` 分支的功能开发完成且准备发布时,应创建一个 `release` 分支进行发布准备。 * **命名规范**:`release/vX.X.X`,例如:`release/v1.0.0`。 * **开发流程**: 1. 从 `dev` 分支创建 `release` 分支。 2. 在 `release` 分支上进行版本发布的最终准备工作,如文档更新、版本号调整等。 3. 完成发布准备后,将 `release` 分支合并至 `main` 并打上版本标签,随后将变更合并回 `dev` 分支。 ### 2.6 热修复分支 (`hotfix/*`) * **用途**:当生产环境中发现紧急问题(如 Bug 或系统崩溃等),需在 `main` 分支上进行快速修复时,应创建一个 `hotfix` 分支进行修复。 * **命名规范**:`hotfix/bug描述`,例如:`hotfix/fix-production-crash`。 * **开发流程**: 1. 从 `main` 分支创建 `hotfix` 分支,确保该分支包含生产环境中最新的稳定版本。 2. 在 `hotfix` 分支上进行问题修复和相关调整。 3. 完成修复后,提交修改并推送至远程仓库。 4. 创建拉取请求(PR),将 `hotfix` 分支合并至 `main` 分支并打上版本标签,确保生产环境修复生效。 5. 将修复后的变更合并回 `dev` 分支,确保所有的修复和调整同步到开发分支,防止后续开发中出现同样的问题。 6. **回滚策略**:如果热修复未能解决问题,立即回滚合并,删除 `hotfix` 分支并通知团队,确保不影响生产环境。 ## 3. 提交规范 为确保提交信息清晰且易于理解,遵循以下提交规范: ### 3.1 提交信息格式 提交信息应简洁且具有描述性,格式如下: ``` [类型] 描述 详细描述(可选) ``` #### 提交类型 * `feat`:新增功能 * `fix`:修复 Bug * `docs`:文档更新 * `style`:代码格式调整(不影响功能) * `refactor`:代码重构 * `test`:增加/修改测试 * `chore`:工具配置等其他杂项任务 * `ci`:持续集成相关改动 * `perf`:性能优化 #### 示例 * `feat: 添加 IR 折叠功能` * `fix: 修复问题 Y(原因:X bug,解决方案:Z)` * `docs: 更新 API 文档` * `refactor: 优化 AST 逻辑` ### 3.2 提交实践 * 提交时,请确保代码已完成并通过所有相关测试。 * 每次提交应仅包含少量且相关的变更,避免一次性提交过多内容,以便于追踪和管理。 ## 4. 拉取请求(PR)与代码审查 ### 4.1 拉取请求流程 1. 开发者在完成功能或修复后,创建 PR,将其分支合并至 `dev` 或 `main` 分支。 2. 其他团队成员进行代码审查,重点检查代码质量、功能完整性及测试覆盖率。 3. 审查通过后,PR 将被合并。 ### 4.2 代码审查 * 所有 PR 必须经过至少一名开发者的代码审查。 * 审查时应关注以下方面: * 代码是否符合项目的编码规范。 * 是否提供了足够的单元测试覆盖。 * 是否存在冗余代码或复杂度过高的部分。 * 功能是否按预期工作。 * 审查者应在 PR 中提供反馈,确保代码质量高,符合团队要求。 ## 5. 版本发布 版本发布基于 Git 标签,发布流程如下: ### 5.1 打标签 每当版本准备发布时,应在 `main` 分支上打上版本标签: * **版本号规则**:采用语义化版本控制(SemVer)格式,版本号由三部分组成:`主版本号.次版本号.修订号`(例如:`v1.0.0`)。 * **标签命令**: ```bash git tag v1.0.0 git push origin v1.0.0 ``` ### 5.2 发布流程 1. 确保所有功能已合并至 `dev` 分支,并通过集成测试。 2. 从 `dev` 分支创建 `release` 分支,进行版本发布的准备工作。 3. 在 `release` 分支上完成最终修改,如文档更新和版本号调整。 4. 将 `release` 分支合并至 `main` 并打上版本标签。 5. 将 `release` 分支的变更合并回 `dev`,确保所有修复和改动在开发分支中得到同步。 ### 5.3 发布后 * 发布版本后,团队成员应确保将 `main` 分支的最新代码拉取到本地,以保持代码库的同步。 * 如出现生产环境问题,应及时创建 `hotfix` 分支进行紧急修复,并尽快发布。